人蔘的益處與副作用

遠自秦漢時期,神農氏就在《神農本草經》載明了人蔘的功效,並且列為上品。到了明朝,李時珍更在《本草綱目》中,稱「人蔘治男婦一切虛症」。時至現代,透過精密的研究和臨床實驗,確認了人蔘具有提高免疫系統和記憶力、防癌與抗癌、抗氧化與抗衰老、改善血液循環、提高精力和體力、對抗疲勞與壓力等多種功效。人蔘「百草之王」的稱謂實至名歸。
人蔘可以入藥,在身體虛弱、患有疾病的狀態下,用來增強體質、幫助修復,提升人體的健康狀態。人蔘也可以作為日常保健之用,消除疲勞、恢復精力和體力、提高免疫系統功能、預防疾病等等,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。除此之外,人蔘在補腦、提神、增強記憶和提高專注力等效果的表現,也受到全球的矚目與認同。
話說回來,人蔘雖然對人體有許多益處,但過量或不當的使用,又或者在個人處於特殊狀況下服用人蔘,都有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,造成「人蔘過量症候群」,可能出現失眠、心悸、胸悶、氣短、激動、腹瀉、血壓上升、精神抑鬱、神經過敏、煩躁不安、口乾舌燥、流鼻血、手腳顫抖、焦慮等現象。
怎麼吃人蔘最好,又有哪些禁忌?以下是來自專業醫師的建議
如何服用人蔘:
- 吃人蔘應由量少逐漸量多,每天只宜10~15克。
- 人蔘不宜與萊菔子、五靈脂、皂莢一起合用,否則會減低藥效。
- 煎人蔘不宜用鐵鍋、鋁鍋,而應使用砂鍋或搪瓷鍋。
- 吃人蔘後,避免喝酒、咖啡或茶等刺激性飲料。
- 吃人蔘後,避免再吃辛辣食物。
- 有任何不適合食用人蔘的體質、症狀或情況出現時,應暫停食用。
服用人蔘的禁忌及注意事項:
1.孕婦、哺乳期、嬰幼兒、肝腎功能不佳者請勿使用(因相關安全性未知)。
2.自體免疫患者請勿使用(如多發性硬化症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類風溼性關節炎),因人蔘可能刺激免疫系統,造成病情惡化。
3. 有抗凝血效果,因此凝血障礙或服用相關抗凝血劑者請勿使用,會增加瘀傷和出血風險。
4. 可能產生弱雌激素的效果,患有對荷爾蒙敏感症狀,如子宮癌、乳癌、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等疾病請勿服用,可能造成症狀惡化。
5. 可能有降血糖效果,糖尿病患或服用降糖藥物患者請小心,可能導致低血糖。
6.接受器官移植且服用相關抗排斥藥物者請勿使用,可能影響藥物效力。
7.勿與咖啡一起使用,可能加速產生心悸、發汗、心律不整、緊張不安等副作用。
8. 服用降血壓藥物、冠心病、腦中風急性期、高血壓未穩定(收縮壓高於140mmHg)請勿使用。
9. 躁鬱症患者或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(MAOIs)請勿使用,可能產生頭痛或狂躁症狀。
除了遵守以上的食用宜忌之外,也可以選用藥性較為溫和的紅蔘。人蔘依製程,可分為水蔘、白蔘、紅蔘等等。
剛從土中挖出,含有很多水分的新鮮人蔘,就被稱為水蔘。將水蔘熱蒸、烘乾後呈現紅褐色,就稱為紅蔘。紅蔘在蒸製過程中因為化學反應,不僅產生了其他製程沒有的人蔘皂苷Rg2、Rg3、Rh1、Rh2,以及麥芽醇等成分,同時藥性也變得溫和,從而降低了副作用的產生。
參考資料:醫學百科、中藥健康網、啟新診所、Hello醫師、百草之王高麗蔘